少林寺的故事:达摩坐禅壁留影
发布时间:2024-02-15 04:33:40作者:大众学佛网以前看过李连杰演的一部电影叫"少林寺",至今记忆幽深。一说起武功,第一想到的也是少林寺,这个名字好像很早以前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今天就讲一讲这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五乳峰下,又因寺置于少室山的密林之中,故名。这座寺是在公元495年,孝文帝为印度僧人跋陀(即佛陀)而建,旨在弘扬佛法。孝昌三年(527年),达摩到此,宣传禅宗,佛教史上尊其为"禅宗初祖"。北魏武帝废佛时此寺被毁。
北周大象年间(579580)重建后改名为"陡岵寺"。隋文帝在位时(581-604)敕令复名"少林寺"。隋末李世民在于王世充作战时遭难,曾得到少林寺武僧的救援。他做皇帝后,对少林寺大加褒奖,赏田赐物、扩建寺院,发展少林武功,少林寺从此名扬四海,历代香火不衰,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诸帝或亲书匾额,或巡游寺宇。现寺中仍保存有唐太宗、玄宗及历代帝王、名僧的石刻碑文300余品。寺外还有初祖庵、二祖庵、达摩洞、墓塔林等驰名中外的文物古迹。
梁朝普通年间(520-526),菩提达摩泛轻舟一叶漂洋渡海,历时三秋,从天竺来到中国广东。梁武帝萧衍闻讯,急派使臣将他迎至金陵(今南京),奉为贵宾,早晚求法。
萧衍是位笃信小乘教义①的帝王,登基后大建佛寺,广写佛经,造像基多。他颇为自豪地问达摩:"孤王所做之事有无功德?"达摩应道:"无功德。"。"萧衍又问为什么。达摩说:"此乃有为之事,非实在功德。"
萧衍才知达摩信奉大乘,彼此南辕北辙,以后每谈佛事,甚不投机,遂予疏远。达摩一笑置之,不久辞别萧衍,渡江北上。这日来到长江边,达摩翘首四望,但见烟波浩渺,水流滔滔,沿岸无一舟楫,却有许多闲人分置道旁,窃语低声。达摩明白这是众人在故意设障,意欲试他道行深浅。
扫视一周后,达摩发现人群中有位老妇人手提一捆芦苇,便趋步上前,深施一礼,求借芦苇渡江。老妇折一片芦苇给他,达摩拿来放入江中,凝心入定,提身一跃立在苇叶上,动作轻如飞羽。芦苇载着达摩随波逐流,顺东南风悠悠荡荡,转眼飘到对岸。
"达摩一苇渡江图"石碑现仍耸立于少林寺大雄宝殿前,碑上的达摩浓眉大眼,耳坠铜环,脖挂佛珠,一副气宇轩昂的神态。达摩北进魏地,在少林寺五乳峰上的石洞中壁观持修。此洞入口朝阳,洞门呈正方形,约一间房大小,后人称之为"达摩洞"。
起初,达摩白天在洞内面壁坐禅,夜晚到少林寺讲经说法,未过多久他索性闭门不出,终日面朝石壁,盘膝静坐,双目垂视,五心朝天;神入妙处,雷轰不动,就连飞鸟也以为他是个石人,竟欢呼雀跃地在达摩肩上筑起巢来。坐禅倦怠时,达摩便起身舞动手足,踢腿打拳,久而久之形成了套路,这就是名闻天下的少林武功的最早起源。疲惫缓和后,达摩又接着坐下闭目入定,即刻杂念、邪念、恶念一驱而空。
五乳峰上常有虎狼出没。一次有位僧人上山给达摩送饭,走进洞口,见一只花面狼正前爪搭在达摩肩上,呲着冷森森的獠牙准备咬达摩的喉咙,当时吓得这僧人大呼小叫,又寻棍棒又点火才把花面狼吓跑。再看达摩仍然是安之若素,处之泰然。
夏季,五乳峰上蚊虫蛇蝎横行,达摩常被咬得遍体浓疮,经汗水一浸,奇痒难忍。冬天,五乳峰上阴风彻骨,寒气袭人。达摩静坐洞中犹如坐在冰窖里,常冻得四肢僵死,手足皴裂。
达摩就这样闭目默悟,明心见性地苦苦修行了九年,终于修成正果。那面对他的石壁也吸收了天地精华,将达摩坐禅的姿态尽印其中,面容衣褶依稀可辨,被人们称作面壁影石。达摩洞又称"达摩面壁九年处",至今尚存遗址。少林寺和尚唯恐面壁影石受损,遂将其小心凿下搬入初祖庵,后移至少林寺。1928年,面壁影石不幸毁于战火。
在达摩面壁苦修的九年中,有位叫姬光的俗家弟子一直侍其左右,虔诚至极。这年隆冬的一天,天气格外寒冷,北风吹过树梢发出阵阵刺耳的尖音,一场鹅毛大雪随风卷下,积地数尺。姬光立于达摩洞外,双手合十,雪没双膝,肃立求法。
达摩持修禅坐,开定方醒,发现洞外纹丝不动立着一个雪人就说:"若得真法,除非天降红雪。
"姬光领会其意,随手抽出腰间戒刀,猛然砍向自己的左臂,瞬时碧血四溅,衣襟尽染,五乳峰上空赤雪纷飞,满目通红。达摩感其至诚,遂以衣钵法器相传,收为弟子,赐法名"慧可"。后人称他禅宗二祖现今少林寺的养臂台和二祖庵就是慧可曾经养伤的地方,达摩亭则称"立雪亭"。立雪亭的匾额为乾隆御笔,上刻"雪印心珠"。亭内还有达摩铜像和佛龛。
看了这篇文章有没有更了解少林寺一点,从小时候少林寺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特别神圣的地方,总会幻想那里的人是不是都会武功,都会飞来飞去。现在,好像也依然执着。你们呢?对这个少林寺有没有一点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