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释迦牟尼佛与弥勒佛谁与争天下?

发布时间:2023-01-30 09:25:10作者:大众学佛网

 弥勒菩萨比释迦佛更早发心成佛。也比释迦佛早四十二劫学佛修行,但是为什么释迦佛后来居上,比弥勒早成佛呢?在《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中,释迦佛说:“弥勒发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于其后乃发道意。于此贤劫,以大精进,超越九劫,得无上真正之道,成最正觉。”成佛的因缘,一方面与他们的愿力有关,大家都知道,释迦佛发愿在五浊恶世的秽土成佛,为的是度化、解脱顽劣的众生,而弥勒成佛时的国土已充满福德之人,浊土乐土都是众生共业所感,但是成佛的愿力不同得证佛果也不同。另一方面,弥勒过去虽然值佛修行,却注重名闻利养,求名利无厌倦;常往来于豪门权贵之家,表面上看不专注修行。比如《首楞严经》中弥勒说自己在微尘劫前:“曾随日月灯明如来出家学道,但却心重名利,好游族姓。”在《法华经》中文殊菩萨也说:“(弥勒)常怀懈怠,贪著于名利,求名利无厌,多游族姓家。”后来因弥勒遇日月灯明佛教他修唯心识定,观察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使他明白一切处境无非心识之所变现——原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所有都是如梦如幻,无一真实。

从此以后,弥勒求名利的心,彻底被扑灭掉。   往劫中,释尊与弥勒曾同在弗沙如来座下修行。观察二人善根基后,弗沙如来决心先度释迦成佛。于是在宝窟中人火光三昧,等待释迦菩萨到来。释迦菩萨上山采药,看见佛坐宝窟中放大光明,法相庄严,心里生起欢喜敬信,随即合掌向佛,一心谛观,七天七夜用一偈赞佛: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释迦菩萨七日七夜以一偈赞佛的功德,令他超越弥勒菩萨九劫成佛。这也是无始以来重视慧学并喜好从事社会活动的弥勒,在定学上勇猛精进不如释迦的结果。弥勒皈依释迦佛之后,释迦佛在他的众多弟子中,对弥勒总是另眼看待。虽然弥勒在修行上看起来不精进也比较懒惰。还有一些“毛病”,比如说爱吃穿、爱旅游、爱交有钱的朋友等。有一次,弥勒菩萨与释迦佛游化到迦维罗卫国时,大爱道比丘尼以一件金缕袈裟欲供养佛,释迦佛不受,释迦佛非常的慈悲,他想让大爱道比丘尼供养比丘僧众,以此增加他供养的福报,但当时没有人敢接受。唯有弥勒菩萨坦然接受,而且竟然穿在自己的身上,跟随佛游化。这件事引起一些比丘的议论,但是弥勒菩萨好象什么也没发生的一样,表现得无碍自在。   释迦佛不仅器重弥勒口授他一些密诀,还在众多弟子面前授记确定他为接班人:“弥勒十二年以后,将要到原来他出生的地方灭度,然后会往生到兜率天内院。他到内院后,自身光明照亮四层弥勒内院,各大天人护法迎请,仙乐齐鸣,放大光明,振动十方世界,他以最大的补处菩萨身份住于兜率天,为天人说法解疑。经过五十六亿万年,弥勒当下生于阎浮提,在龙华树下证得佛果,以救度众生。”由于弥勒将要代替释迦佛说法,所以暂时称他为“一生补处菩萨”,意思是未来的佛。等他成佛后,称弥勒佛。可见,释迦佛指定弥勒是法统的继承者,是未来娑婆世界里成就正等正觉的候补者。   弥勒被选作接班人、次当作佛的事情引起一些比丘的非议。从经中的记述我们可以看到:释迦佛持戒第一的大弟子优波离尊者,对佛以前授记阿逸多比丘“次当作佛”。似乎不大理解,就请教佛:这个阿逸多,是凡夫身,而且没有断离诸漏。最要命的是他虽然出家,却不修禅定,不断烦恼,而释尊授记说他成佛无疑,那么他命终后会往生什么地方呢?可见佛陀的授记在优波离等人的眼中是很难想得通的。他们认为弥勒是一介凡夫。因为从表象上看,弥勒作为佛的比丘弟子,不在十大弟子与一千二百五十常随佛行的大阿罗汉之列,至少还没有证到阿罗汉果,同时呢,弥勒在僧团中也没有什么威望,更谈不上什么名气。再看看佛身边有那么多出色的弟子,比如名望很高、智慧第一的舍利佛;神通第一的目键连等,这些力修戒定,断尽烦恼的大阿罗汉比丘们都没有荣膺候补佛位的授记,相反,在他们眼中还只是一个凡夫、不是很合格的弥勒,却被封为下一位佛,令人不解吗?当时很多弟子表示不满,在这种情况下释迦佛才召开法会,对弥勒进行了授记,大家可以仔细看看,《佛说弥勒上生经》、《佛说弥勒下生经》中都有授记的内容。   释迦佛自然具有无碍无漏的智慧和高远的预见,他知道自己灭度后有人会自称是佛,因而明确给予授记:下一尊佛是弥勒佛。他曾咐嘱迦叶尊者:大迦叶不应涅槃,须待弥勒出现世间。因弥勒所化尽是我弟子,由我遗化,得尽有漏。迦叶尊者现在就在鸡足山人定。佛预言说:弥勒成佛后,龙华三会说法后,人们又开始懈怠了。弥勒特意地带领众人来到鸡足山,诸鬼神打开山门,前往的众人都看见披着袈裟的迦叶坐定,那时,迦叶出定,奉上释迦佛所遗传的金缕袈裟给弥勒佛穿上,然后上升虚空,呈现种种神变。众多弟子见到这一景象都禁不住问弥勒佛:这是什么人呢?像人而身材矮小,身穿着法衣,却又能作出种种神变?弥勒佛告诉众人:这是过去释迦佛弟子,叫大迦叶,苦行头陀第一,得六神通大阿罗汉。他在世的时候人均寿命不超过一百岁,他那么小的身体却能办广大的事情。你们都是大身利根,为什么不做像他那样的大功德呢?在场的众人听到后,都惭愧地发起大菩提心,勤奋用功!   (转自:凤凰网华人佛教)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